萌娃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十三五期间,宁东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宁东现代煤化工基地和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区作为国家能源加工转化和战略储备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超重型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超高压快速真空断路器等能源装备研发成功,填补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空白。
四、大力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着眼于构筑绿色低碳能源消费体系,坚持节约优先,强化重点领域节能,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厚植能源绿色发展底色。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30%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28%以上。(二)合理提升煤炭供应能力。鼓励企业对贺兰山、太阳山、香山等区域老旧风电场实施以大代小更新升级,提升优质风能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将落实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作为新能源开发建设管理的前提条件。
十四五是宁夏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切实降低单位GDP煤炭消耗强度。加大项目环评违法处罚力度,强化违法项目环评手续完善,优化产能变化项目环评管理,促进环境问题整改。
加快油气勘探开发,扩大煤炭先进产能供给,有效利用区外资源,完善能源储备和调峰应急设施,健全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能源供应安全。2022年底前,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办电三零 三省服务。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调配已纳入国家规划煤电容量,适时推进以热电联产为主的清洁煤电项目建设,逐步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调节性、支撑性电源转型。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互驱共进,推动能源要素向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地方、行业、项目倾斜配置。
重点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银产业园、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池工业园区、太阳山开发区等园区做大做强光伏制造产业,形成以光伏硅材料为核心,耗材、辅材和配套设备企业集聚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科学规划布局加氢站和输氢管道,逐步扩大氢气供应网络。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智慧能源体系,积极发挥分布式能源支撑保障作用,提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能力,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灾难抗灾能力。加快推进银川扩建、固原、石嘴山、同心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生物质能利用渠道,在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农林生物质资源较丰富区及畜禽养殖大县,推动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工业供热和民用采暖等领域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加强对污废水处理、噪声防治、水土流失防治、生物保护等各项环保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
(四)发挥煤电托底保供作用。严格落实电力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行动计划,持续增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加强黄河几字弯协同发展,密切与周边省区的能源交流合作,努力形成资源互补、产业差异化发展格局。5.能源领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推进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及精细化工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四)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在完善对高耗能行业市场外环保、节能等奖惩机制前提下,探索推动高耗能企业与其他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交易。金凤煤矿等12家煤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前一年半完成。鼓励整合城镇地区供热管网,实现不同类型热源一并接入、互联互通,提高供热可靠性。依托国家干线和自治区主干管网,以及区内和毗邻地区气源,推进覆盖各县(市、区)、重点乡镇和主要园区的支线管道建设,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县通。3.打造西气东输输配枢纽。深化输配电价改革,逐步建立规则清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利、科学透明的输配电价体系。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市、青铜峡市等地建设煤炭物流储运基地,有效提升煤炭静态储备能力,缓解电煤供需矛盾。
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深入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加强能源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政策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三)壮大清洁能源配套服务能力。
建设宁夏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为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及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电力直接交易用户范围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实施新能源与火电打捆交易,积极开展跨区新能源现货交易,启动运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格局逐步形成。
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放开勘查开采准入限制,推动青石峁气田、定北气田合作开发,建立更加紧密的上下游企业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大青石峁气田勘探和开发力度,争取早日实现稳定高产开发。因地制宜采用管道气、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储配站等多种形式,推进燃气下乡,提高偏远及农村地区天然气通达能力,打通用气最后一公里。
提升煤矿、电网、油气管网智能化建设运营水平。多措并举提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关键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深化闽宁协作,鼓励区内优势企业依托福建省沿海优势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退出煤矿产能2253万吨,淘汰落后煤电产能59.2万千瓦,煤炭、煤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显著。
坚持高效利用。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更大挑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新能源存储能力亟待提高。
积极借鉴北京、上海等全国用电营商环境一流地区标准和经验做法,充分发挥银川市在获得电力指标方面的标杆示范作用,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分类施策,全面推广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力、省时、省钱服务,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间、提高办电便利度、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电力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创新实施光伏+农业、工业、商业、校园、社区、交通等分布式光伏+工程,有效提高用户侧光电应用比例。在交通运输节能方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鼓励在服务区、加油站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投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合理用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到2025年,光伏制造产业居行业领先水平,风电制造产业能够支持区内及周边资源开发。依托宁夏大学等高校加强能源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人才技能实训基地。
适时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强化储气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以集约化、规模化LNG储罐为主,重点用气企业小型LNG、CNG储配站为辅,沿海LNG接收站为补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系统,城镇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用气量的储气能力。
到2025年,全区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提高至99.9527%和99.988%,农村户均配变容量2.71千伏安/户。大力提升燃煤锅炉环保水平,落实城市城区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要求。